7月23日,《安徽日报》第7版以“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为题,刊登公司陈旭教授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论文章。文章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现将文章全文转载如下: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的重要法宝
开放带来机遇,竞争促进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后,我们实现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中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发展的道路,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经济长期的高速增长,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民族再次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40多年来,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动力仍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需要各国同舟共济、共谋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到,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才能增强各国发展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我们敞开大门,谁来同我们合作都欢迎。”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促进深层次改革,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和活力。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
展望未来,必须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准确把握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的着力点,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市场需求为牵引,拉紧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联系。营造创新发展环境,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构建全国统一、国际接轨的创新制度体系,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达到保护知识、创新和创造的目的,为创新主体提供稳定良好的制度环境、市场预期和创新激励。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加快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由内而外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保障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改善投资环境,增加投资的成功率和回报率,让消费需求成为诱发高质量外资流入中国的主要驱动力。同时,基于高质量利用外资的现实需要,产业配套必须沿着长度延伸和层次提高两个维度同时推进。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扩大自主开放,有序扩大我国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深化援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全链条管理。做实做优贸易平台,夯实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强化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机制,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投洽会等扩大开放的贸易平台,推动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贸易和双向投资、贸易和产业协调发展,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适应全球产业链区域化、短链化、数字化新趋势,高质量实施RCEP协议,继续申请加入更高标准的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达成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议。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完善陆海天网一体化布局,加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不同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扩大辐射范围。重点推动中欧班列、国际海陆贸易新通道、境外经贸合作区、数字丝路建设,系紧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的纽带。进一步完善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合作机制,在贸易投资、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等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鼓励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做好全方位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推动区域开放布局向陆海统筹、东西互济、区域协作、内外衔接方向发展。其中,东部沿海地区要巩固其开放先导地位,并在服务贸易创新和制度型开放方面大胆探索。中部地区应发挥地缘优势,加快城市群和经济圈建设,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西部地区要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大作用,构筑向西开放的重要支点。东北地区应加强区域内协调联动,提升面向东北亚的国际合作水平。发挥沿海、沿边、沿江和交通干线等优势,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通过设立物流园区、保税区等开放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引导产业合理有序梯度转移,构建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供应链。坚持因地制宜、因业施策,通过共建园区、合作帮扶等方式,引导东部地区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向中西部、东北地区有序转移,提升欠发达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协同发展。探索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合作模式,鼓励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成果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孵化转化,提升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升级。(陈旭)
转自安财要闻:https://www.aufe.edu.cn/2024/0727/c408a220722/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