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与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教育部相关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举办“第二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11月7-8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论坛以专业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为主题。公司副经理邢孝兵博士、经济学院副经理任治安教授、商务学院张艳老师、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探讨了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面临的形势、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会议认为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与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比存在差距,尤其是在人才的创新性方面。为此,需要明确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今后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中心。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立足于两个基本点:一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已经委托经济学、管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于08年底制定了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指导规范。会上各教学指导委员会介绍了各个专业的指导规范,并对各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应该具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素质结构做了说明,同时提出,专业规范只是提出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各个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追求个性发展,处理好个性与共性、改革与创新的关系。二是教学模式改革,会议的各个分论坛就各个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双语课、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以及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部分高校介绍了他们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的做法与经验。部分与会代表对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上的教条化、形式化提出了批评,特别是针对目前在教学过程中PPT使用过多、过滥的批评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认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应该因课程、因教师而异。各个学校应该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追求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特别提出了特色在于怎么做,而不在于怎么说。部分与会代表介绍了国内外一些著名高校如何把人才培养特色贯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同时,教学条件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团队队伍建设,二是教学资源建设。会议特别提出建设一只国际化的团队队伍是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 来自教育部、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各高校的438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